一、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应对区域地方经济特点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 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并熟悉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参与科学研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拥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该领域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咨询及运行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外文文献。
4. 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较强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
1.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使用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以采用校内导师与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课程体系
1.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分下限 | 课程学分上限 | 学位课学分 | 学位课 及格成绩 | 其它课 及格成绩 |
32 | 24 | 26 | 18 | 70 | 60 |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研究方向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共 必修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1 |
|
| 外国语 | 80 | 2 |
| 1 |
|
| 工程伦理 | 32 | 2 |
| 1 |
|
专业 必修课 |
| 现代环境学研究方法 | 32 | 2 |
| 1 |
|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 32 | 2 |
| 1 |
|
| 环境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 | 32 | 2 |
| 1 |
|
| 水污染控制工程与设计 | 32 | 2 |
| 1 |
|
| 环境污染化学处理技术 | 32 | 2 |
| 1 |
|
| 环境工程微生物 | 32 | 2 |
| 1 |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 选修课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1 |
|
| 学术会议交流英语 | 16 | 1 |
| 1 |
|
| 西方文化赏析 | 16 | 1 |
| 1 |
|
| 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 1 |
|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32 | 2 |
| 1 |
|
专业 选修课 |
| 面源污染与控制技术 | 32 | 2 |
| 1 |
|
| 环境影响政策与方法研究 | 32 | 2 |
|
|
|
|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 32 | 2 |
| 1 |
|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32 | 2 |
| 1 |
|
| 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 32 | 2 |
| 1 |
|
| 环境影响评价 | 32 | 2 |
| 1 |
|
必修环节 |
| 开题报告 |
| 1 |
| 3 |
|
| 中期考核 |
| 1 |
| 4 |
|
| 专业实践 |
| 6 |
| 1-3 |
|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 1 |
| 1 |
|
3.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可灵活多样,提倡教师主讲结合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制定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类学习平台,选择与培养方案内课程设置对应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4.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可采用多种形式,公共课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及实验报告等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解决问题能力。各门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学位课70分及格,非学位课60分及格。
(2)每名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方式采用审核制,经实践单位、导师、所在学院审核,凡达到要求者即可获得 6 学分。
(3)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按《吉林农业大学关于学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撰写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后记1学分。
(4)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学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5)学生严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五、必修环节
1.开题被告 (1学分)
开题报告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完成,要求研究生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文献体系之后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生要求阅读不少于50篇文献资料。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阐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具体办法按照《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2.中期考核(1学分)
中期考核工作由学科自行组织,成立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形式须采取PPT汇报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论文开题的进展情况等,汇报时间不低于10分钟。同时接受考核小组提问,时间不低于5分钟。中期考核结果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成绩优秀比例不超过参加考核人数的30%,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3.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专业实践可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对外交流等方式进行,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具有 2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至少 6 个月,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至少12年。应认真填写《吉林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登记表》,并经实践单位、导师、所在学院审核,凡达到要求者即可获得 6 学分。
4.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分)
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习、考核,合格记1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的相关规定,且达到学校及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七、资源与环境培养方案自2020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执行